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网络主播内容造假当严管

来源: 经济日报  2024-08-27 15:42:45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近日,某网红主播发布的汽车对撞测试视频存在内容造假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网络主播内容造假并非个例,需引起警惕和重视。

      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1508万名职业网络主播。网络主播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丰富网络空间生活等方面,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作用。不少网络主播粉丝量巨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然而,部分网络主播借助自身影响力,经营行为难言规范,在内容生产、信息发布上时常出现偏离事实、违背公平、哗众取宠、以假乱真等乱象,误导用户和消费者,也损害了相关方的名誉或利益。更重要的是,它伤害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信任”根基,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内容造假乱象反映出一些主播在内容创作上缺乏职业操守。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导向走偏,义利观倒置,偏重一己私利,忽视行业整体利益;等等。

      近年来,职能部门充分履职,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围绕规范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政策文件,为网络主播行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法治依据。

      在此基础上,还需平台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平台企业应认识到,作为信息和内容的发布者,主播是平台不断提升影响力、留住用户的基础。要强化对网络主播的监督与管理,严格内容审核把关,防止虚假、误导性信息传播泛滥。还要运用好流量的力量,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有针对性的流量倾斜,扶持优质主播,淘汰问题主播,确保网络空间及平台始终运行在清朗有序、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上。

      网络主播个人品牌建立在公众信任的基础之上,保证内容真实可信应成为行业从业者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和职业操守。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雨田)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